百年征程中,那些闪亮的法治印记

2021/07/25

法治百年征程的光辉印记

——走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共党史展

本期协调人:光明日报记者金浩

百年风雨,百年风雨。连日来,中共党史展览馆内参观者络绎不绝。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展,犹如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世界的百年征程。追求他们的梦想。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展览中,法律文本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法治的光辉历程,历史照片展示了党的领导和人民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

从《井冈山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到《中国土地法纲要》,千百年来,农民真正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纲要》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从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这些划时代的根本法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从第一部婚姻法到民法典的颁布,人民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选举全国人大代表,行使神圣的民主权利,当家作主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面面俱到,《枫桥心得》日新月异,让矛盾纷争平息,贪污被严惩,“虎“蝇”齐战,换来海燕鹤庆还有郎朗乾坤……

法治导致国家治理,放松法律导致混乱。时代大潮中,中国法治在前行;百年变迁,法治如初。

1928年,毛泽东在党的领导下主持制定了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农民通过革命手段取得土地的权利. 1929年,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兴国法》,保护中农利益。土地革命期间,党的领导人颁布的土地法令和法令推动了土地革命的深入进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纲要》是劳动人民制定的第一部根本法。领导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共产党的伟大纲领。为今后制定民主宪法提供宝贵经验。

延安时期,党在引领边疆法治进程中进行了历史性探索。 《陕甘宁边区政策指引》成为抗战时期边区基本法。 “黄克功案”的审理,彰显了从严治党治军的决心。 “马西五审”的建立,为新民主主义司法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中国新司法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经验。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开启了谈判建国、共创伟业的新时代。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发挥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的领导人制定了婚姻法、宪法等一系列法律、法令,为新中国的法制奠定了基础。

1950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实施。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中国大陆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破坏。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法制迅速恢复和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刑法、民法总则、行政诉讼法等一大批重要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形成。

2010年3月,修订后的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选举法规定,城乡人大代表按等比例选举产生,基层人民的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

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用法治思维和方法化解矛盾纠纷。

人民法院改进审判方式,服务基层群众。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加快。简政放权,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

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内部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立以党章为基础、多项配套的党内法律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截至2019年6月30日,目前共有266条中央党规。

更多信息或合作请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上一篇:贵州修文:村里来了法治“护航者”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