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法治楼长”拉近“邻”距离

2021/05/17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莹 通讯员 谢鍠

“授邻以法、与邻为善”。为了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从“零散化碎片化”向“共建共治共享”转型,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法院创新打造“近邻党建+法治”融合平台,推动在职党员干警进社区报到,踊跃担任居住单元“法治楼长”,用“法院蓝”绘彩“党建红”。

截至目前,台江“法治楼长”参与调解邻里纠纷32件,帮建普法群落19处,组织法治读书会、书画展等活动14场,接受居民法律咨询200余人次,为司法参与基层治理蹚出了一条新路径。

主动“亮身份” 架起司法为民连心桥

“邻居们好,我是台江法院法官黄仙,从今天起担任本单元的‘法治楼长',以后有什么法律问题,大家可以在群里@我,也可以加我微信好友私聊。”

刚在福州市鼓楼国光社区完成党员报到,黄仙就将载有基本身份信息和微信二维码的“司法便民公示牌”粘贴在他所居住的单元楼电梯口,并在业主微信群里发言亮明身份。

短短一个月内,黄仙通过帮助化解矛盾、解决群众难题,积极带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渐渐成为了邻里眼中的“老熟人”,他也从人们口中的“黄法官”变成了亲切的“小黄”。

今年2月,台江法院聚焦破解城市基层党建融合不足、城市“陌生人社会”等问题,出台了《关于开展“近邻党建+法治”融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创新“法治楼长”工作模式,推动在职党员干警进社区党组织报到,挂钩服务所居住小区一幢单元楼的居民,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图为“法治楼长”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门司法服务。吴帆 摄

通过微信群聊记录和日常沟通,“法治楼长”为邻居定制普法“私房菜单”,不定期推送电信诈骗、民间借贷、婚姻财产纠纷等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法律知识和风险提示,“键对键”接受各类法律问题咨询,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便捷、高效、免费的司法服务。

“‘邻里相见不相识'‘各人自扫门前雪'逐渐成了‘城市病',而‘法治楼长'自身就是小区的居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台江法院副院长周秀清介绍,除了向邻里提供常态化司法服务,“法治楼长”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绿化维护、敬老护幼等志愿服务,组织婴幼看管、学习辅导、券卡共享等互助小组,使同住一栋楼的居民渐渐从陌生到熟悉、从理解到相亲。

倾心“邻调解” 开辟诉非联动阵地

“每天,我都是被广场上的大喇叭给吵醒的,雷打不动。”家住福州某小区的小李很无奈,每天早晨6点半左右,不少老年人就在他家旁边的空地上跳舞健身。针对广场舞产生噪音的问题,小区的许多居民都去同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交涉过,也找过物业从中协调,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收效甚微。

“千金买屋、万金择邻”。在纠纷调解过程中,“法治楼长”出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释法说理当中,让双方各让一步。

针对年轻人的不满,“法治楼长”宽慰他们“过日子,哪能没个锅碗碰着瓢盆的时候”,要理解老年人有锻炼、社交的需要;针对老年人的不解,“法治楼长”又向他们解释,民法典已明确将生活安宁权纳入保护范畴,不妨碍他人是文明素质的基本体现。

最终,双方达成和解,老年人将广场舞开始时间推迟到工作日早上8点、周末早上9点,年轻人也不再投诉。

“以前觉得法官离群众很远,现在法官就是我们的楼长,出门可见、随时联系、能聊微信,小区的纠纷也就少了。”小李所在小区的物业主任感慨道。

“要想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法官就不能只坐在审判席上。”周秀清说,台江法院要求“法治楼长”要与居民多沟通、常联系,建立信息收集网。对邻里纠纷,要细心聆听、充分了解矛盾焦点,配合社区干部、物业人员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耐心释法、用情说理;对超过自身业务能力范围的问题,要详细记录,及时联系对口业务部门同志参与调解,力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最早一米”。

大忙小忙找楼长,大事小事好商量。如今,居民们有啥矛盾纠纷、法律疑问,都会找“法治楼长”。

筑建“微景观” 搭好法治宣传平台

每到天气晴好的周末,台江法院法官林静都会从家里抱出几本法律书籍,来到小区公园的法治图书角,为邻居讲解法律法规,回答各类咨询。叶阿姨就是其中的一位老听众。

自老伴过世后,叶阿姨便开始独居生活。因为办理遗产分配引发冲突,两个儿子谁都不愿意回家看望母亲。叶阿姨虽然难过,但觉得儿子每个月都没少给生活费,已经尽到了赡养义务,便也不好再说什么。

上一篇:法治青年说 | 防治家暴,别让悲剧的雪球越滚越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