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说热词:“依法治国”深入人心 法治建设稳

2021/03/12

编者按:传民声、汇民意、聚民力,今年是人民网第20次推出全国两会调查栏目,依法治国、社会保障、乡村振兴等热词排在前列,备受网民关注。这些热词背后紧系民生,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关注和未来“十四五”重点发力的领域,人民网推出“委员说热词”系列报道,采访多位政协委员就网民关注热点进行探讨,建言献策。

2021年人民网全国两会调查结果柱状图 (制图:王潇潇)

2021年人民网两会调查结果已正式公布。截至2月28日,有超过520万网民参与。其中,“依法治国”登上今年热词榜首,人民网邀请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相关热点话题进行解读。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

记者注意到,在2020年的人民网两会调查中“依法治国”在热词榜排行第二,而在2021年的调查结果中升至榜首。

在“哪些法治建设举措让您印象深刻”问题中,根据网民投票,“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通过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打伞破网',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选项受到普遍关注。

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人民网 严川吉雨 摄

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谈到,“网民关注的确实是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也是和老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密切相关的内容。我相信,围绕着以人民为中心,还会有更多的新的法治的举措逐步地推出。”

“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是2020年全面依法治国过程中的大事,对中国的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方略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对未来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作了总体的谋划。全面依法治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安宁。这也应该成为‘十四五'时期以及未来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

“通过并施行民法典”是获网民投票最多的选项。吕忠梅说, “民法典被称为人民的法典,是人们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会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的影响,网民们高度关注,说明这部法典正在深入人心,希望有更多人学懂用好民法典,掌握运用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的方法。”

作为环境法学专家,吕忠梅特别指出,我国民法典的一大亮点就是规定了民事活动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原则”,并在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中规定了环境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吕忠梅倡议,在学习运用民法典时,要关注这些“绿色条款”。

加强协作 共同构建未成年人保护格局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进一步强化了相关主体责任。

在“对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您最关注哪些变化”问题中,“完善学校、幼儿园的教育、保育职责”“强化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第一责任”“增设发现未成年人权益受侵害时强制报告制度”“增设‘网络保护'‘政府保护'专章,全方位呵护未成年人”等选项关注度靠前。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罗春梅。受访者供图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罗春梅介绍,检察机关创新推动网民广泛关注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权益违法犯罪人员信息查询、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救助、家庭教育指导等机制制度建立。

罗春梅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检察机关履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依法全面履职,积极担当作为;要加强协作配合,构建保护格局;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关爱氛围。”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彭静。受访者供图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彭静谈到,网民关注的“增设‘网络保护'‘政府保护'专章,全方位呵护未成年人”是这次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后最直观的变化。

彭静认为,2020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理顺了未成年人保护过程中家庭与国家的责任边界,明确了民政部门的权责范围,接下来需要处理好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的衔接问题,要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到未成年人保护,同时政府也需要在信息对接、项目申请、人员培训等方面为社会组织提供必要的支持。

上一篇:应城开展法制安全宣传进校园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