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2020/09/26

原标题: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着力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法律制度体系。要根据需要制定地方层面民营经济优化营商环境的其他法规制度,将近年来地方在“放管服”改革实践中好的做法和形成的成熟经验予以固化。加快社会信用立法,推进社会信用法治化建设,建立具体法规制度,进一步规范信用信息的采集、保存及运用。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陆续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对优化民营经济营商法治环境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又对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提出具体举措。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正处在疫后恢复、转型升级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优化营商环境,加快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后疫情时代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投资兴业信心的有效手段。

2019年,《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这是我国为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持续深化改革、巩固改革成果而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的第一部专门行政法规,填补了我国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立法的空白,标志着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建设进入新阶段,凸显我国持续优化营商法治环境的决心。但是当前,我国民营企业仍然面临营商法治环境方面的一些困难,如歧视性限制和隐性障碍,在执法实践中被区别对待,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的落实,以及部分惠及民营经济的政策未完全落实到位等。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持续优化民营经济营商法治环境。

//////////

健全法律制度体系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着力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法律制度体系。一是完善与《条例》相匹配的法规制度。《条例》涉及市场主体保护、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等多个方面,与相关领域现行的法规文件密切相关,应及时做好相关法规制度的立、改、废、释,确保与《条例》保持一致,形成系统配套的法规制度体系。二是地方政府应尽快研究制定《条例》实施细则。《条例》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指向性,但部分条款偏宏观、不够具体化,各地应结合工作实际、对标企业需求,制定出台可操作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具体要求和界限,推动《条例》落实、落地;同时,要根据需要制定地方层面民营经济优化营商环境的其他法规制度,将近年来地方在“放管服”改革实践中好的做法和形成的成熟经验予以固化。三是加快社会信用立法。信用信息是营商法治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为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信用监管提供依据。发挥社会信用立法功能,推进社会信用法治化建设,须建立具体法规制度,进一步规范信用信息的采集、保存及运用。四是在制定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法规制度过程中,要更大范围、更多渠道地听取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增强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可操作性,保障相关各方在制度健全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

加强司法保障

上一篇:乐昌市举办法治报告会,让民法典走进群众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