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头条关注扬州“七五”普法:解锁
2020/07/25交汇点讯 7月20日出版的《新华日报》大篇幅报道了扬州“七五”普法的相关工作成效,解锁法治文化名城的核心密码。
解锁法治文化名城的核心密码
——扬州市“七五”普法工作回眸
5年来,全市组织普法讲师团和志愿者开展各类专题普法1500多场,发放法治宣传资料26万多份,受众467万人次; 全市在校生学法普及率和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辅导员配备率达100%,全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创成率达99%; 全市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下降30%,刑事案件发案数下降9.6%,公众安全感连续5年上升,达到98.58%,在全省位列前三。 全市创成国家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50个,创建率达47%…… 2016年以来,扬州市汇聚各方力量,创新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将法治精神深植民心。 漫步维扬大地,解锁法治文化名城核心密码,水乡扬州、繁荣扬州、生态扬州、文化扬州、美丽扬州的图景清晰可见,法治扬州起笔处,描绘着千年古城的历史荣光。 如今,阡陌闾巷,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渐成风尚,见证着普法赋能美丽法治古都的动人实践。 “坚持把法治扬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扬州市委书记夏心旻强调,要将法治宣传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持续提升全民法治意识、法治素养,为服务扬州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铺陈法治扬州底色,绘好历史名城蓝图。5年来,扬州锚定打造法治文化名城升级版定位,坚持普法起步必须与高质量发展同步理念,按下“七五”普法“提速键”,坚定不移朝着“培养全民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的目标,不断驶出全民普法加速度,泼墨挥毫书就新时代“法治扬州”新画卷。
搭建立体平台,
开辟法治宣传新路径
时间,是衡量法治扬州的尺度;目标,是连接现实和梦想的桥梁。5年来,扬州市先后捧回“江苏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奖牌,2019年10月,入选世界美食之都。 “普法要强化‘适销对路’,将法治信仰镌刻全民心中,以高质量法治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扬州市司法局局长、市法宣办主任苏满满说,近年来,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美誉的扬州,先后成功举办2017年世界体育赛事与旅游峰会、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世界运河城市论坛,2018年世界运河风情民俗展演、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等大型盛会。 2010年2月22日,扬州市出台全国首个《建设法治文化名城实施方案》,推进法治文化名城建设。 以构建“理论架构、实体运作、形象提炼、活动推广”体系和“基本机制、基本要求、基本平台、基本队伍、基本方法”全覆盖为目标,把法治文化建设融入古城改造、新城建设、公园体系和大运河文化长廊,将文化基因、法治元素植入古城大街小巷,形成“市有法治文化体验馆,县(市、区)有法治宣传教育中心、系列法治文化公园(广场、长廊),乡镇(街道)有法治文化示范中心,村(社区)有法治文化示范站,单位有法治文化示范角”的多层次法治文化阵地。 为将法治精神渗透群众生活,扬州市完善“以案释法”制度,同步建立“以案释法”“法律大讲堂讲稿案例库”“法治宣传教育人才库”,收集典型案例1680件。 组织全市法律服务工作者,常年开展“普法助力企业行、助学校园行、助民村居行”等志愿者活动,先后走进企业、学校、村居等单位开展宣讲1635期,98万群众参与其中。 以创新部门联合、普治结合、媒体融合为抓手,“靶向”发力,每年围绕主题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大型周末广场法治宣传和法治文艺活动,全市80个市级机关和6个县(市、区)主动参与“法润扬城四季行”“尊崇宪法、弘扬法治”等活动达9500多场次,覆盖百万群众。 做实法治名城的“里子”。经多年建设,扬州成功创建6个省级、27个市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和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具有扬州特色的安全生产综合体验展馆和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每年吸引4万名中小学生参观。 “法治答卷”锁定“名城坐标”。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法治扬州展现“高颜值”。海关法治文化基地、邗江“四线百景”升级工程、高邮青少年法治文化教育馆等一批在全国叫响的法治文化示范点,成为这座古城一道靓丽风景。
创新融合普法,
增强法治传播渗透力
从扬州上空俯瞰,七月的大运河波光粼粼,碧波荡漾的运河水从历史深处穿城而过,飞桥映水,水鸟翔集。 “双东”法治历史街区十景、江都邵伯法治文化传承馆、阮元家风馆等大运河法治文化品牌景点镶嵌其间,让这座因法而兴、为法而变的千年古城尽展勃勃生机。 岁月淤积沃野,让法治的种子浸润市民日常行为,也让法治之花在扬州大地绽放得更加艳丽。 事实上,大运河的美远不止眼下的时节。在法治建设的号角中,扬州紧扣“法宣惠民、德法润民、文化育民、实践为民”主线,深挖大运河文化法治元素、道德规范、人文精神,建成1个国家级、43个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使“千年运河”的文化价值、法治价值得以展现。 近年来,依水而生的扬州司法行政人叫响“把大运河(扬州段)法治文化长廊建设成法治景观的集群段、法治惠民的样板段、基层治理的示范段”口号,有效服务全面依法治市实践,聚力打造“法润扬州”品牌矩阵,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水滴石穿的韧劲,让法治精神润泽维扬大地。 法治擦亮水韵名片,精心雕琢“城市远方”。扬州以此为牵引,创作一批具有鲜明运河特点、风格、气派的法治文化精品,推出一批凸显运河法治文化特色的活动品牌,留住生态“底色”,一系列创新举措尽显水韵扬州的灵动丰饶。 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立体宣传格局。将普法课堂搬上“云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45万中小学生“云端”学法,共享法治阳光。推出“扬州市网上青少年法治教育体验馆”“扬州市宪法教育馆”和“法律阅览室APP”“两馆一室”线上普法平台,上线仅1个月时间,23万人次进馆体验,多人次使用“法律阅览室APP”查阅法律法规。 结合“美好生活·法典相伴”主题宣传,实施民法典解读工程,在惠企直播间,重点解读民法典。组织“名优律师”民法典讲师团扎实开展民法典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进景区、进宾馆、进医院、进网络等“十进”活动。 联合市文广旅局开展“宪法进影院”等主题宣传;联合市城管局、机关事务局、教育局等部门,在全市商场楼宇、学校和公交车载显示屏、触摸屏集中播放法治公益广告视频。多维融合宣传,全屏立体覆盖,使“普法依法治理提档升级工程”与“法治惠民工程”同频共振。 向法治的目标奔跑,扬州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江都“嘟来说法”APP、仪征抖音普法、“我与宪法”微征文、微视频征集展播,扬州普法微信公号、“扬州发布”“扬帆”等新媒体普法发挥“乘数效应”,助推普法换挡提速。 在打造法治文化名城的路上,扬州还将法治元素注入扬剧、清曲、评话等地方特色文化,创作50多个法治文艺精品。深挖扬州老街法治故事,推出“德法同行·扬州法治历史人物”系列报道,编印《漫步人生 与法同行》《青少年学宪法》漫画集,创作《荷乡宪法颂》《少儿宪法歌》等作品,通过“法治文艺乡村行”飞入寻常百姓家。
上一篇:一笔一划重拾信心!秀洲法治农民画接地气效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