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牢法治与诚信的底线,粉丝经济才能真正享有

2020/07/22

《2019偶像产业及粉丝经济白皮书》显示,36%的粉丝表示愿意为偶像每个月花100—500元,2020年国内偶像市场总规模预计达1000亿元。 ?图/视觉中国

相比许多没有全民知晓度的偶像明星,他们所关联的粉丝经济显然更为“出圈”。《2019偶像产业及粉丝经济白皮书》显示,2020年,国内偶像市场总规模预计可达1000亿元,电商、数字文娱平台等都享受着粉丝经济带来的发展红利。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从“超女时代”走到今天,偶像市场壮大的过程,也是粉丝群体消费能力持续释放的十多年。“其间,青年一代对与偶像相关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不断增长。随着互联网、移动媒体发展,粉丝经济带动相关消费的放量,如今已是文化娱乐产业、数字经济的组成部分。”

新事物的诞生往往伴随全新的治理课题。当一些非理性的过度消费、炫富攀比的价值取向、甚至未成年人卷入“饭圈”集资的现象不再是孤例,审视粉丝经济的底线问题,显得重要且迫切。专家指出,守牢法治与诚信的底线,建立健康的商业模式,粉丝经济才可能真正享有流量的馈赠。

以“互联网+”思路破题,让“粉丝”在正向的价值导向中确立自己的审美

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的粉丝消费还以购买磁带、海报或看演唱会为主,那么今天粉丝经济涉及的领域已愈发多样。依托互联网发展,针对“饭圈”的消费新场景层出不穷,有些挑战着传统消费观。在专家看来,要避免弊端,得先了解粉丝经济的运行。而这,需要调用“互联网+”的新思路破题。

如今的粉丝经济市场,一切皆可量化。

销量榜能证明偶像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那么如此逻辑下,粉丝不仅会大量购买明星代言产品,还会重复购买同一项目数字产品。在许多平台,单个账号花费千元反复“砸”一张专辑的情况稀松平常,花费过万元者也不在少数。

销量榜之外,名目繁多的榜单无处不在,微博、微信、各大视频网站上有之,看起来与娱乐产业毫不相干的软件上也有。为给偶像争个虚无缥缈的排名,有的粉丝群体一天之内奔波于几十张榜单。榜太多“打”不过来?平台方指路“捷径”——用钱买道具,维持数据繁荣。

从销量榜到排行榜,每张“榜”都能演变成滋养粉丝运营的平台。在平台和品牌方获利的同时,信奉“数据至上”的粉丝则会被非理性消费绑架,这其中,许多是在校学生。

复旦大学教授张涛甫认为,数据作为信息时代的表征,本身并不自带价值立场和道德立场。“但运用数据的人,却可以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各平台运营方拥有怎样的动机和导向,决定了该平台会否纵容巧立名目的榜单。”所以,只有打破“数据至上”的迷思,才可能为粉丝从数据幻象中抢回独立判断能力,在正向的价值导向中形成自己的审美。

善用制度与技术手段,呵护理性的氛围需要多方协力

张颐武提出:“互联网时代,内容产品垂直化,越来越细分。路人缺少消费的黏性,往往难以变现,而粉丝的支持对于激活市场、尤其是版权消费方面,有着积极正向的作用。”正因为此,建立粉丝经济的健康商业模式,营造理性氛围,关乎相关市场消费升级和产业变革。“需要多方协力,包括善用制度与技术手段。”

具体来说,社交平台要自重自治,杜绝管理漏洞。比如在个别平台上,热搜位、话题开设、明星词条等,是否存在被明码标价、靠钱“维护”的暗箱操作?甚至,为了刺激流量,平台方对于“饭圈”骂战睁眼闭眼,放任一些突破底线的人身攻击、造谣生事在平台上横行霸道?

资本市场要有价值自觉。比如,有的品牌一边签下全线代言人、单品代言人,一边不断地牵手“推广大使”“体验官”等,所谋求的,究竟是更好的品牌美誉度,还是仅仅想着“割一茬韭菜就走”?而当一些品牌给明星相关产品设置高额“解锁任务”时,是否有着强制消费之嫌?

此外,规范互联网时代的粉丝经济,也考验着监管方应势而为的管理能力。比如建立制度,为怎样判断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为处罚“刷榜”“刷数据”等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有效依据。又比如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查遗补缺,营造健康的外部环境。

“许多时候,粉丝通过追星,来抵抗生活中偶发的平庸感、释放压力;通过为偶像消费获得情感满足,从而看到自己人生的另外一层意义。”张颐武说,从这一层面看,守护好粉丝经济的诚信与法治底线,既是对未成年人的呵护,也能满足一部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为经济发展注入充足动力。

上一篇: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