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功能

2020/06/29
一、对当前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情况的分析 长期以来,学校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单纯的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惜一切的在智育上下功夫,根本谈不上什么道德与法治教育。 学生道德观念不强现象普遍存在。在道德方面他们不注意尊老爱幼,在校内外经常发现丢弃垃圾、语言不文明等现象;还有许多家长反应,孩子在家挑吃挑喝,稍不随意就哭天抹地,有的甚至大吵大闹。 现在小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家长的宠爱,使他们养成了娇懒依赖的坏习惯,生活上自理能力很差,还怕吃苦,缺乏道德修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我认为有两个,一个是社会(家庭)的,一个是学校内部的。 社会原因是:许多家长将子女视为掌上明珠,望子成龙心切,怕孩子吃不好、喝不好影响身体发育,怕穿不好影响面子,怕干活影响学习成绩,上不了大学,诸如此类等等,因此,娇生惯养而忽略了传统美德教育。 学校内部原因是:受智育第一,分数挂帅,“三率”的干扰,片面地追求主科高分、升学率等的重压,怕道德与法治教育占据学生的学习时间,没有把道德与法治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 从上述的分析看,学校教育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教育质量不单纯是“分数”,不单纯是“升学率”,而是学生的思想、学识、能力、体质等全面发展。现在学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祖国的未来,也就是能否成为21世纪建设者和主力军的大事,可见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功能势在必行。 二、根据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大纲的精神。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育人功能,要以下几点 (一)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相结合。 近几年来,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上又增加了两项即:美、劳。现代化要求我们重视创新,重视能力,重视现代文明的成果。而道德与法治是德与美的具体表现。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单纯要求他各科功课都优秀就够了,主要看实际知识与创新能力。 (二)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要从儿童的特点出发,贯彻多多量化的原则。道德与法治教育也应遵循教育规律,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实际出发,坚持多样化原则,在教学中注意内容多样化。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乐学兴趣,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从学生尊老爱幼方面、文明礼貌方面、遵守交通规则等等。讲究文明从自我做起。这样一方面是让孩子学到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让父母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随着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他们一旦对道德与法治产生兴趣,就会产生可喜的效果,久而久之自然得到了多种能力的培养。 (三)进行道德与法治要具有经常性,连续性。 教育孕育着经常性和连续性。《道德与法治》教材共编18册。其中小学教材共12册,教材内容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由近及远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领域,同一生活领域内,按照学习难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初中教材共6册,围绕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展开编排 ,将小学六年级上册和初中八年级下册专门设置为法治教育专册,集中讲授宪法,强化系统性。小学涉及30多部法律法规,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规,6部条例和司法解释。通过教学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尊老爱幼,讲究文明的良好习惯,更主要的是通过道德与法治课渗透教育,使学生在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之外,一定要加强对道德与法治本身的认识,然后看学生的一举一动,观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周边各种不文明行为的认识。这就要靠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经常性和连续性。比如:低年级学生侧重进行文明礼貌、交通规则和传统美德教育;高年级学生侧重遵守交通规则、遵纪守法教育,并引导他们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把学校的系统教育与家庭的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及时肯定成绩提出不足,不断进步,这就充分体现了养成教育的全过程。 三、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育人功能 (一)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要注意思想教育,要结合现实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要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加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为21世纪培养一代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上好每一点道德与法治课势在必行。 (二)从本地实际出发,调整充实教育内容。 在教学中除课本所编的内容外,还可以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前的社会现状,充分增加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内容。如:在校园内尊师重学,文明礼貌,讲究卫生,同学之间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在家尊老爱幼,爱护环境;在外遵守交通规则,讲究文明,爱护公物等等。让孩子在学校不仅学到科学的文化知识,还要学到更生活知识。 (三)高度重视,提高师资质量。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道德与法治课上好、上火、上出成果来,要培训一支适应道德与法治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使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当然要充分发挥道德与法

上一篇:法治与德治中“治”的内涵定义探析
下一篇: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

Top